马克思主义学院
系部介绍
国学启蒙教案——第八讲 带着镣铐的舞蹈
2021-03-24    点击:9714

 

授课周次

第 14周

授课时间

 

课程章节

第1次课:戴着镣铐的舞蹈

教学目的

第1次课:了解并掌握近体诗的特点规律

内容提要                及板书设计

第1次课:戴着镣铐的舞蹈

一、课前活动

二、平仄规律

三、平仄模板

重点、难点              及解决方案

第1次课:

重点:了解并掌握近体诗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能将平仄规律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序号

教      学      内      容

学时分配

1

课前活动

0.6

2

平仄规律

0.8

3

平仄模板

0.6

4

 

 

5

 

 

教学手段

第1次课:多媒体

教学形式

(在右栏勾选)

理实一体(   )理论教学( √ )

实验(   )实训(   )  上机(   )

作业

第1次课:

作业完成方式

书面( )电子(  )

教学后记

第1次课:

 

 

 

 

 

 

 

序号

具体内容(课堂组织和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改进意见及实时教学效果记录

 

1次课:戴着镣铐的舞蹈

【课前准备】

1. 座位

2. 清点人数

3. 检查卫生

4.检查手机

 

【授课】

一、课前活动

1.猜诗句

2.沙画题

 

二、平仄规律

1.导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鹤雀楼》)

2.平仄规律

 

 

3. 平仄规律:“对”和“粘”

4. 平仄规律:偶句押韵,且为平

5. 平仄规律: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三、平仄模板

 

 

 

【总结】

1.近体诗创作并不难,只要掌握其规律和模板,格律诗的规律要注意对仗和押韵;模板只用记住五言绝句四个句型,再结合平仄规律基本就可以了。

2.下课及卫生打扫(3)。

 

 

 

 

 

 

 

授课周次

15

授课时间

 

课程章节

1次课:戴着镣铐的舞蹈

教学目的

1次课:能平仄正确意境深远地创作一篇五言绝句

内容提要                及板书设计

1次课:戴着镣铐的舞蹈

 

一、课前活动

二、创作联系

 

重点、难点              及解决方案

1次课:

重点:了解并掌握近体诗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能按照要求创作一篇五言绝句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序号

教      学      内      容

学时分配

1

课前活动

0.5

2

创作联系

1.5

3

 

 

4

 

 

5

 

 

教学手段

1次课:多媒体

教学形式

(在右栏勾选)

理实一体(   )理论教学( √ )

实验(   )实训(   )  上机(   )

作业

1次课:

作业完成方式

书面( )电子(  )

教学后记

1次课:

 

 

 

 

 

 

 

序号

具体内容(课堂组织和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改进意见及实时教学效果记录

 

1次课:戴着镣铐的舞蹈

【课前准备】

1. 座位

2. 清点人数

3. 检查卫生

4.检查手机

 

【授课】

一、课前活动

1.猜诗句

2.沙画题

 

二、近体诗创作

1.小组创作

A给出首句:幽夜锁珠帘

B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

注意:首先要找出首句的平仄规律,根据首句的平仄推演出后面三句的平仄规律;其次要根据《108部平水韵》找出押韵的字,注意入声字;最后在框定平仄规律和押韵的前提下创作一首具有一定意境的五言绝句。

 

2.个人创作

 

 

 

【总结】

1.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会和掌握近体诗的平仄规律。

2.下课及卫生打扫(4)。

 

 

国学启蒙教案第八讲 带着镣铐的舞蹈(4课时)教案网址:

返回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