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11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研讨会。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宏俊;院长助理、教研室主任周小云和全体《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成员在顺才楼621会议室参加会议。研讨会由课程负责人魏伟主持。
徐宏俊书记认为这次研讨会很好地实现了交流经验、明确方向的初衷。他指出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只是处于起步、摸索和探讨阶段,离成体系还远,需要从四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首先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看待问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是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前的最后环节、在此课程进行思政建设,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愿意将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国家发展大势,事关“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那么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涉及全体师生和全部课程的广度,提高思想认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思政”不是改革,思政的内容本来就有,要挖掘出来有机融入课程,润物细无声。二是做好开放式探索。学院、学科、教师之间要相互借鉴、探索,共享经验成果,切忌单打独斗。三是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让榜样成果成为显性的。四是从源头上构建思政工作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是慢功夫,是影响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根本性举措,要研究如何将零散探索系统化,促进对专业认识的提高。
随后院长助理周小云从深化“课程思政”的内容、方法和机制,激发教师责任感使命感、深化“为人师表”,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特点进行分层分类探索,对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谈了意见和看法。
接着课程负责人魏伟从授课时间、授课方向、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课程特点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开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课程教学实践,总结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培育以及创业教育三方面的思政教学改革着力点及映射点。最后魏老师分别从“基本做法、主要成效和不足、下一步工作”三个方面汇报了目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以来的推进情况,交流了经验与思考,探讨了下一步的推进方案。
图一:负责人进行课程介绍
图二:研讨会现场照片